国内合作办公室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学生劳技教育研究共同体经验交流会圆满结束

2016-10-29 10:34:00

       2016年10月27—28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学生劳技教育研究共同体经验交流会在北师大天津附属中学顺利举行。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部长屈文燕,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卓晴君,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坚,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何穆彬,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于有香,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王毓珣,北师大天津附中校长杨伟云,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二十八所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附属(实验)学校、资源服务学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各相关实验区、基地校、友好学校和天津市15个区县部分中小学校的230余人参加了此次经验交流会。
       开幕式上,屈文燕部长肯定了北师大天津附中在教育实践中科学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绩,并强调了学生社会参与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性,鼓励老师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劳动的真正价值。于有香局长表示天津市河西区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全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杨伟云校长就《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随后,卓晴君研究员做了《劳动技术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主题讲座,围绕劳动技术教育的长期性、多维性和融通性的特质,阐述了劳动技术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的根据。王毓珣研究员做了《劳动教育地位的变迁及走向》主题讲座,引领与会者回顾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劳动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在专家的引领下,十七所学校的二十名老师通过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成果展示、教学能力展示、案例分享、观摩课、主题分享等形式,对学校劳技教育的发展现状、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和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多样化学习方式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
       本次会议是全国首个围绕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开展的学生劳技教育经验交流会,分别从理论解读、实践创新、经验分享等方面系统地对劳技教育进行了探讨研究,共话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今后学生劳技教育研究共同体还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框架为引领,探索建构基础教育范畴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以及资源开发体系,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特色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推进基础教育领域劳动技术教育的理论创新、学术建设和育人模式变革,创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深度互动的研究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生,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供稿: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